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养生功效

阴阳在中医学中到底是如何应用的

2021-12-02

来源:

人气:2

根据阴阳学说外为阳、内为阴,上为阳、下为阴的规律,则人之体表在外为阳,脏腑在内为阴;头在上为阳,足在下为阴;背在上外为阳,腹在下内为阴。

阴阳与*生理的关系

无论是*的整体还是各部分的生理功能,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说明。*的正常生命活动健康与否,都决定于阴阳是否调和。*的生理功能都是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实现的,而阳主升,阴主降;阳主出,阴主入,*之阴阳调和则气机升降出入协调平衡,*就健康,中医称为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。

阴阳与*病理的关系

*阴阳失去平衡称为阴阳失调。阴阳失调后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,古人对症状的分类,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。阳证,一般表现的症状是:发热、口渴、脉数(快)等,这类症状,古人又称为热(阳)证。阴证,一般表现的症状是:不发热、口不渴、手足冷、脉迟(慢)等,这类症状,古人又称为寒(阴)证。这就是中医所说的“阳胜则热,阴胜则寒”。

临床上还有一类阴阳失调关系是阴阳偏衰。即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,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,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,或双方都不同程度低于正常水平,故出现虚证。阴不足,阳相对偏盛则阴虚生内热;阳不足,阴相对偏盛则阳虚生外寒;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不足,则虚寒、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。这就是中医所说的“阴虚生内热,阳虚生外寒”、“阴阳两虚”。

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

阴阳是诊断的总纲。疾病虽然很多,但其病变部位、性质及证候的属性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,如从疾病发展部位来看,不在表(阳),就在里(阴)。从疾病性质来看:热证(阳),寒证(阴)。从疾病发展趋势来自看:实证(阳)虚证(阴)。在临床辨证中,首先要分清阴阳,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,做到执简驭繁。

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

中药种类甚多,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,从药性来看,不外寒、热、温、凉四性,其中温热属阳,寒凉属阴。其治疗原则是“调整阴阳,以平为期”,针对阴阳盛衰,采取补其不足,泻其有余,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,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。

中医常用“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,实者泻之,虚者补之”的治疗原则,促使失调的阴阳重新恢复到相对的平衡。临床上借药性之偏,来纠正*阴阳之偏,使达到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。临床具体用法:①阴盛则寒,治法:寒者热之(用热药治疗实寒证);②阳盛则热,治法:热者寒之(用寒药治疗实热证);③阳不足、阴偏亢,治法:助阳抑阴;⑤阴不足、阳偏亢,治法:滋阴抑阳;⑥阴阳两者均不足,治法:滋阴助阳(阴阳双补)。(仲义轩)


郑州比较好癫痫医院有哪些
癫痫病会遗传给后代
癫痫病怎么样避免遗传给孩子
TAG:
相关内容